请输入关键字!
简体  |  繁體
观郑荣明“简帛书”有感
创建时间:2025-06-20

  汉简,作为书体当中的少数派,一是它的字形似隶似楷还似草,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明白,不作解析。二则创作时的笔法看似简单实则丰富多变,具体可能是在特殊时期的普遍运用,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场景转换以及书写作者们各自不同的身份学识而不断创变,或急或缓,或端庄严谨,或烂漫天真乃至一挥而就的逸笔草草……致使其本来有的隶书面貌有了各种新的“长相”,具体而显著的特征便是一点一画的起笔、运笔、收笔,从线形或线质的角度看,都较此间前后的“隶书”、“楷书”、“草书(章草)”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种区别的存在,便使得简帛书创作的成熟发展有了特殊空间。

  荣明兄钟情“简书”几十载,尤好作学理性分析研究,研习不辍的结果大致有三:

  一是荣明兄深知专精一体很容易进入死胡同,所以时有钻研章草和小草;日积月累,数十年下来的结果就是一个“活”字——下笔的“灵活”与作品的“鲜活”。

  二是笔墨运用上,缘于荣明兄深谙“简书”创作要旨,观其所作,字里行间不乏深刻与厚实朴茂;同时,着笔的挥洒自如掩盖不了笔下有一股学者型的“汉简”真气弥漫,此最可贵者。

  三是抒情方面,与普通简书作者创作时一味追求率性而为的“任笔为体”情况不同,在我看来,荣明兄的书写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想来就是对“简书在当下的发展该何去何从”的学理性解构与重组,这种尝试,应该是有某种真实的价值和学术意义的。